王茂忠丨醉美故乡镆铘岛

我家老宅的院子,曾是我少时的乐园,院子的南面曾有一棵槐树,枝干挺秀,郁郁葱葱,曾经撑起无数个午后小憩之伞。走进这个院子,我的心情无法平静。院子里弥漫着岁月的沉香,让我情不自禁地回想起少年时,在这里度过的美好时光。我凝神注视着历经沧桑的墙壁,感受着老宅沉淀下来的岁月痕迹,心中的情感无法言喻。
走出村庄往西,是一条土路,土路的两侧是农田。沿着土路往前不多远也是一条五六米宽的海中堤坝。北边是海浪泛着白色的泡沫,翻滚着向岸边扑来。南边是一片沙滩,远处海浪在泛起洁白晶莹的水花。
这是村庄的最西头,镆铘岛人称之为“岛西头”。岛西头的海里,离海边不足三海里处,有三座巨大的礁石,形状婀娜,颇似多姿美女,中间的高大,东西两个相对矮小。相传几百年前,嫂子领着两个小姑子去赶海,海水满潮时,逃生不及,命丧大海。多年后,海里高高耸立起三座礁石,形状好似这姑嫂三人,矗立在大海,日夜守望着亲人和家乡。镆铘岛人将这些海中石像称之为“姑嫂石”。
“姑嫂石”栩栩如生,整体形象画面感十足,故事感人至深,寓意也很深刻,呈现镆铘岛人心中有爱深似海、一片丹心向阳开的赤诚之心。“姑嫂石”静静地矗立在海中,让这个美丽的传说,在一代代镆铘岛人的言传身教中,更具象出美好和浪漫的色彩。
镆铘岛还有一个标志性的建筑——镆铘岛灯塔。每当夜幕降临,塔顶的聚光灯便以每分钟一周的旋转速度向四周照射。如果遇上浓雾天气,塔内的雾笛就会发出“哞哞”的笛声,提醒来往的渔船和货船。
记忆中,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,灯塔闪耀的光芒,就像天空一道道激烈的闪电,掠过万顷碧波,掠过大海环抱的镆铘岛。每每置身于门前的悬崖,凝目于嫣红的光芒之中,不知不觉就有了飘飘欲仙的感觉。我少年的梦想,就是希望这四射万丈的光芒,能把我带向理想的远方,纵情演奏一首燃烧自己、照亮前程的生命赞歌,感恩我的父母,报答我的故乡。
4
就在我准备启程返回威海市区的时候,两脚却不由自主地走向南面的海边。
我年轻的时候,心中有一个梦想,于是就走出了镆铘岛,现在能经常回到这里,却成为我的梦想。乡愁就是离开了这个地方,就会时常想念这个地方。乡愁有时就像如诗如梦的烟雨,常常是倾诉的人在江南,而倾听的人在塞北。
一年四季在草木枯荣和花开花落中反复轮回,为了这片土地更加的踏实与丰厚,先辈们在“横风倒海浪作势,急雨过山云不行”的波涛汹涌中,已经开始慢慢地隐入时光的深处。而年轻的一代依然像他们的父辈一样,一如既往地传承着前辈们的顽强和激情,坚定地守望着故乡的繁荣和昌盛。他们以礁石为伴,与大海共舞,“来疑沧海尽成空,万面鼓声中”“弄潮儿向涛头立,手把红旗旗不湿”,在阴风怒号和浊浪排空中,行也从容,吟也从容。
5月是最美的季节,镆铘岛笼罩在山水秀美的景色中,虽然这里没有崇山峻岭的磅礴气势,但是它独有的风景,却蕴含着别有一番的委婉风韵。
轻柔的海风,吹来了海浪的涛声。声音很美,我的青少年时代,每天晚上都是在这海浪冲击礁石的优美声音中,眼神里充满着童真的光芒,仰望着星星闪烁的辽阔天空。无数个明亮的夜晚,理想就像满天的星辰,星光照耀着我少年的梦,心中唱起属于未来的歌。也有过无数个宁静的夜晚,悠扬的雾笛把我从睡梦中唤醒,海边的涛声又伴随着我走进了另一个梦乡。
故乡的涛声真美,就像委婉与柔和的笛声,常常在我离开故乡的无数个难眠的夜晚,在耳边萦绕,从心中而升。
我一生最大的荣幸,就是出生在镆铘岛,这里是我生命中最美的地方,是我一生中醉美的故乡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刊发于《威海晚报》2024年8月14日A9版
王茂忠
山东省写作学会会员,山东省写作学会烟威联盟写作基地副秘书长,《齐鲁晚报》副刊签约作家。
监制:段晓明
统筹:王雪云
编辑:韩 潇
审读:张薷心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